縱觀2014年,從丹麥問題香腸致死、恒天然奶油污染到臺灣咖啡檢出棕曲霉毒素A,再到國家食藥總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通報了肉制品和飲用桶裝水中微生物指標不合格情況,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問題依舊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麻辣零食批發
1月3日,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國際食品科技聯盟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劉秀梅研究員就微生物污染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014年國際共有6個國家/地區發生7起微生物事件,其中5起由致病菌引起,2起由真菌毒素引起。”劉秀梅表示,“國內社會對菌落總數指標過度關注,而未重視對致病菌污染的報道,會誤導消費者,也會給行業帶來不公正的壓力。”
劉秀梅指出,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單位應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認真實施《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強化微生物過程控制的科學體系,及時評價、調整關鍵控制(CCP)。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食品安全標準實施過程中,更應該逐步將微生物指標監測重點由指示菌轉向致病菌,清晰的指明微生物安全風險的控制方向。
最后,劉秀梅還提醒消費者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不購買、不隨意宰殺活禽;冰箱內冷凍、冷藏的食物,應包裝完整、生熟分開;不在洗菜池中沖洗生禽肉等,避免污染廚房環境; 肉、禽加工要煮熟、燒透。
錄入時間:2015/8/13 10:17:23 點擊次數: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