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讓農產品升值增效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我國農產品市場一不缺技術,二不缺設備,三不缺資金,唯一缺乏的或許是農產品研發的想象力……”長期從事中日經濟技術交流的專家周冬霖說。
在日本,梨不僅用來當水果吃,還可以做成很多種糕點,甚至做成幾十種菜肴;柑橘,除了做成飲料、果凍外,還可能制作成乳酸菌濃縮汁、十幾種糕點、幾十種日常洗滌及美容產品。日本的農產品深加工值得我國借鑒。
專家認為,我國應開發新的農產品深加工產品,讓農產品深層功效更好發揮,讓產品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百姓。
農產品深加工未來方向
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天佐表示,“新三農”概念就是職業化專業化的新農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農業,信息化城鎮化的新農村。
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孫教授認為,農產品加工業是貫穿一、二、三產業,銜接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組織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業內人士認為,農產品深加工的未來方向,從縱向來看,是拉伸產業鏈;從橫向來看,是賦予其更多功能。
縱向來看:我國大宗糧食作物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例如,棉花價格偏高,但是制作成棉紡制品還是有競爭力的,F代農業要通過加工、倉儲、現代物流以及品牌建設,拉長產業鏈。
橫向來看:應改變農產品的單一功能,賦予其更多的文化、休閑、生態功能。
有專家提出,我國農產品深加工有八大發展趨勢: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產業加速聚集;產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生產的集中度提升,兼并重組加快;產業化進程加快;技術裝備更新提速;國際化步伐加快;制約因素強化。
農產品深加工發展重點
我國將從五方面入手,加快農產品深加工發展。
產地初加工 目前,我國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嚴重。就地儲藏、保險和烘干是農業部未來支持的重點。
主食加工業 小饅頭,大產業?梢酝茝V慶豐包子鋪的模式,中央廚房+主食門店,提高工業化、標準化、質量安全水平。我國的工業化食品只有20%,在發達國家有70%。目前,我國主食工業化生產滿足不了需求,消費者只能購買小攤販的產品,質量沒有保障,也給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了困難。
休閑方便食品 目前,我國休閑方便食品企業規模小,品牌少。休閑食品已經不再局限于青少年,而是向青年和中老年群體擴展,我國目前人均休閑方便食品消費量為30克,發達國家可以達到3千克。
副產品綜合利用 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秸稈,其中30%都被燒掉了,不僅浪費而且污染環境。今后將支持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裝備制造業 現在,我國裝備制造業兩極分化。小作坊使用很差的設備,大型企業使用進口設備。應加快我國農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農產品深加工扶持政策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針對農產品深加工制定了多項政策:在金融方面,有專項信貸,已經跟國開行簽訂6年的協議。在稅收方面,有初加工免稅政策,而且進一步擴大了初加工的范圍。在上市方面,與證券部門協調,單獨設置標準。(陳欣)
深加工研發有規律可循
縱觀日本諸多農林產品深加工研發的全過程,可以發現其中有一些基本規律可循,那就是在市場機制下,實現產、學、研的完美結合。
產業界——農民遵守行規,認真生產安全放心無添加的原料產品,提供鮮食品和腌漬類初加工產品;由農業生產協同組織(相當于我國的行業協會或合作社),面向批發市場保證大宗商品銷售;同時,委托相應專業科研機構進行產品研發、科學知識普及。
學術界——通過進行大量科學實驗和分析論證,發表科研成果,逐步把實驗室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轉化。此外,利用多種傳媒渠道,面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從學術、文化和科研角度,引導人們認識了解食品科學知識。
研究界——針對不同農產品的特點,站在提升生活品質的角度和便捷消費的立場上,研發各種產品。例如,果蔬類農產品,不僅有花樣翻新的菜肴,而且有各種飲料、糕點食品,甚至有日常生活系列用品,幾乎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麻辣小零食
企業界——食品加工廠使用優質原料,利用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發成果,組織產品生產,向市場提供各種商品,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錄入時間:2015/8/13 10:22:25 點擊次數:6284